编者按:
采访的头天晚上,采访提纲给到了王亚辉,第二天上午10点他带着写满一页字的本子,跟我们线上聊了一个小时。他说“凡事有准备”是工作习惯。聊天的过程中,他思维清晰、逻辑缜密、语气坚定柔和,短短一个小时压根聊不完他2年8个月在国医的经历,但我们也试着从某些方面粗略地认识这位新上任的25岁运营服务总监。
“兴趣”把他带到国医科技
2020年11月,经过半个多月的等待,王亚辉接到了牛万智总监的面试邀约,“谈话过程很顺利也很愉快。”受家人医药行业从业经历的影响和熏陶,王亚辉大学学习了物流管理专业,立志扎根在医药物流行业,看到家乡的太和县人民医院SPD项目在招聘储备服务经理,王亚辉投了简历,决定来“长长见识”。
“兴趣是第一动力。”王亚辉在7月份的运营服务总监竞聘汇报上提到了这句话。因为兴趣选择物流专业,因为兴趣毕业论文选择以医药物流为主题,到医药公司做了深度调研,对于供应链管理系统有过详细研究,因为兴趣,他来到国医科技,从一线开始学习积累,从行业入门到成为运营服务经理。
生活中的王亚辉
他有一个成长“错题本”
入职后,王亚辉跟着项目上的同事一起干活,“太和项目上的所有同事都是我的入门师傅,从采购、上架、理货、拣货、推送全部流程跟着团队里的同事一点点学习。”
“亚辉给人的感觉很有朝气,有一股年轻小伙的不服输精神。”太和项目运营服务经理薛冬冬一路见证王亚辉的成长,他说亚辉很喜欢问问题,现场人员解答不了的他就请教运营服务总监牛万智。
“牛万智,我的老大哥,刚入职那会他带的项目还没这么多,经常到太和项目上巡检,把SPD基础理论知识基本给我培训一遍,他一来,我就拿着小本本集中向他请教。”王亚辉总是随手带着一个本子,上面密密麻麻都是他的工作记录,也是他的成长印记。
王亚辉的“错题本”
“牛总监教我理论知识,也传授我工作方法。”按照牛总监的指导,王亚辉每天做一次工作总结,雷打不动。具体做了哪些事情,涉及到关于SPD的哪些板块内容,具体的标准化流程是怎么样的,全部记录下来,交给牛总监“批阅”。正确的给予肯定,错误的及时指出并详细解释,就这样,一步步加深了他对于SPD理论的学习和理解。
问问题、做记录、写总结,王亚辉的“错题本”越来越厚,脑子里的东西也越来越多。
每个“经历”都离梦想更近
经过前期的学习和积累,入职半年后,王亚辉迎来了在国医的首次带队项目——淮北市人民医院项目建设和运营服务工作。
王亚辉在淮北项目现场(左一)
“淮北项目是我独自带队的第一个项目,让我真正从执行者转到管理者的角色参与到项目的方方面面,将培训中学习到的业务和管理知识予以实践。”也因为是第一个项目,王亚辉入职以来第一次感到“心累”。
“第一次带队,可能由于缺乏经验工作开展不顺利,当时有些泄气。”情绪不太稳定的时候,王亚辉选择睡觉调整,或者出门拍照放松,然后继续投入到工作中。后来慢慢有经验了,再也没有过畏难情绪,“因为有经验了,我知道,出现任何问题都能有办法解决掉。”
2022年中旬,公司为进一步优化项目建设工作组建建设事业部服务部,供应链抽调一批优秀人员转去新部门,王亚辉就是其中之一。
“亚辉最开始也是不愿意过去的,我把道理讲过之后才同意,对于我来说也是一种投资,我自己带他已经到了瓶颈,亚辉也到了学习上的瓶颈,所以去不同的环境中锻炼一下也是必要的。”牛万智总监建议他到新部门继续学习,开拓眼界,王亚辉也意识到,想要更深入了解SPD,必须转换思维出去增长见识。
就这样,入职一年半后,王亚辉从供应链来到了建设事业部服务部继续深造。这期间,他参与了首次通过建设服务一体化模式完成的宿州项目,四个月完成医院全流量切换上线。“建设服务一体化模式下,通过实施和服务的配合,可以提前判断和规避很多风险,也能极大地缩短建设周期,节省投入成本。”
王亚辉在宿州项目现场
太和、巢湖、淮北、宿州、亳州,王亚辉始终耕耘在项目一线,他把培训所学运用到项目工作,把总结到的方法经验立即用于项目实践,他在项目上学习,也在项目上收获。
认真的小徒弟成为了“老师傅”
“从刚入职就发现这个外表腼腆的小伙子有着和年龄不匹配的成熟和韧性,对于知识的掌握也很快并且能立即用到实际工作中。”牛万智总监一早就看到了王亚辉身上的光芒,事实证明,王亚辉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
入职两年多以来,王亚辉几乎都在项目一线,按他的话来说,“每年在公司总部的时间加起来也不到一周。”长期的一线实践经历,王亚辉对于业务流程、管理方法、沟通技巧都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理念,并在一线管理中传输给项目同事。
他看到运营服务经理的辛苦,也直击他们的不足。“我们有很多服务经理只知道默默做事,但是不主动跟院方老师说也不跟领导及时反馈,事做了,到头来却没有换来医院老师的满意,我们太被动了。”他建议运营服务经理作为服务团队的直接管理者,不要埋头做事,要多沟通,多汇报,做好项目和医院之间的沟通纽带。
项目上少不了与院方老师沟通、处理和反馈问题,王亚辉也有自己的处事方式。“跟医院医工科或设备科老师沟通前,要先跟公司的领导通个气,征求意见,达成沟通的主基调。”王亚辉说,只要是站在院方角度真诚地帮助老师们解决问题,并且让他们清楚地感受到这一点,很多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
“我因为事情多,安排给他的任务哪怕我忘记了,他也能及时给我反馈和结果,让人很放心。”牛万智总监“投资”成功,王亚辉从行业初学者成为了专业人员,从小徒弟变成了老师傅。
做总监,他准备好了
“从入职公司到总监竞聘成功,我没感觉自己工作能力有多么突出,我的优势可能就在于稍微比别人认真一些。”
上个月,公司安排王亚辉到项目上调研项目建设情况。在去之前,王亚辉提前做出调研规划,确定好调研内容,并且做好应急预案,以便应对特殊情况,保证调研顺利进行。在调研过程中,他认真完整记录各方反馈的情况以及调研现状,最终形成调研报告上会讨论。调研结束,王亚辉及时对调研中项目出现的运营管理问题进行复盘,对标部门项目内部运营情况,避免出现类似问题或苗头。
“亚辉学习能力很强,总能发现事情的根本问题所在。”薛冬冬与王亚辉相处时间较长。
工作的时候,王亚辉并不拘泥于本职工作,“我不仅要了解自己内部的事情,还要关注其他相关部门的工作,比如看看项目经理如何进行实施工作、如何规划工时工期,原力知觉如何进行智能硬件的运输、组装和调试。”他想通过了解SPD相关环节有意识地开拓自己的眼界和格局。
“我做好准备了。”谈到运营服务总监的新身份,王亚辉信心十足,他坦言,自己在对于事件的整体把控方面还有欠缺,但是随着工作的开展,新的经验积累一定会为他开辟新道路。
工作中的王亚辉(右一)
少年不惧岁月长,彼方尚有荣光在。国医科技持续为优秀的小伙伴提供展翅翱翔的平台,帮助大家尽情展示才华,奋力追逐梦想。就像牛万智总监所说,“踏实、稳重、勤奋是我给他的评价,相信他经过历练会更优秀,必将青出于蓝。”祝福国医这位年轻的总监在新的岗位上青出于蓝,期待王亚辉在项目工作中再攀高峰。
素材来源:中技供应链-王亚辉/牛万智/薛冬冬
编辑:文宣部